校 訓
詮釋:
“志藏天地”源于《三國演義》“有包藏天地之志,有吞吐宇宙之機”?!安亍?,即“包藏、容納”,旨在說明東方劍橋的學生志向遠大,心懷天下。
“學貫中西”,即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正如其名“東方劍橋”,“東方”寓意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劍橋”蘊涵西方先進思想。東方劍橋的學生能夠汲取中西文化精華,在日漸國際化的社會中有良好的發展。
“志藏天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底蘊,而“學貫中西”具有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意味。東方劍橋教育集團要培養有包藏天地之志、有學貫中西之才的人,這也體現了東方劍橋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民族靈魂的國際化人才。因此說,劍橋學子,“志藏天地、學貫中西”。
四 風
校風:立德求是 創新致用
校風即學校的風氣。它體現在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上,體現在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學校管理者的作風,還存在于學校的各種事物和環境之中。良好的校風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是一種精神力量。大學在社會中扮演了很多角色,不僅是教育者,也是服務者、創新者。
立德:立:樹立,德:德業,樹立德業。立德,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學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們培養的人,必須堅持立德為先、修身為本,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非學無以廣才;我們培養的人,不僅要有中國情懷,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我們培養的人,必須樹立高遠志向,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對于學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生培養的重要陣地,學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這一工作,最為核心的是在學校培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和“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高水平的師資和管理隊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睂W校應要堅持這一思想并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用“德”字來培養教師和學生,依“德”字來評價教師和學生,憑“德”字來任用教師和學生干部,以“德”字來監督教師和學生。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在校風中引申為追求真諦、規律、本質?!扒笫恰痹谶@里,既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校中的每一個員工,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的前提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
致用:學以致用。哈爾濱劍橋學院的學以致用,是指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中做、做中思、思中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論的知識和實際的應用要聯合起來,由淺入深地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學到的東西要經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義,然后按照理論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到實際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再從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就這樣相互促進學習,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皩W而用之為識,學而無用為聞”,學習要學以致用,“致用”才能把自身的思考、體驗和經驗與書本上的所學結合起來,內化形成個人的行為和習慣,使所思、所學真正在踐行中實現價值?!皩W以致用”同時倡導學生對道德準則的遵守和人文精神的踐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勇于擔當,以“好、好用、用得住”為育人效果,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彰顯“東方劍橋”大學生的良好風范。
學風:勤學善思 求真進取
學風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學風是學生認識活動的一種表征,是思想作風和道德情操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是治學精神、態度方法、氛圍和育人環境的綜合體現;是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良好學習風貌?!墩撜Z》中提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青年人在大學學習中淬煉人生的過程,是在思考之下完成的,“正心誠意”方有“格物致知”。
勤學善思:是指勤于學習,善于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生應培養勤奮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終身學習,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它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終身學習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學習效率和能力,終身學習可以提升我們各方面的競爭力;終身學習可以不斷改變、優化我們的大腦,提升智力水平。善思是指善于思考,慎重考慮,出自《荀子·成相》:“臣謹脩,君制變,公察善思論不亂?!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過善思才能形成理性邏輯思維,才能不斷總結,取其長、補其短,實現知識可遷移,能力可延展,思想可升華。
求真進?。?/span>所謂“求真”,即為追求事物發展真理所在及客觀規律,包含求真知、求真學、求真實、求真人。所謂“進取”,即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永無滿足。培養學生認認真真,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實工作。既包括了在校的學業精神、創業精神,也包括了未來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為人之道。
教風:勤研善教 啟智育人
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特點、作風、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教學技能等素質綜合的表現,是校風建設的關鍵。教風在教學活動中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治學態度、科研能力、人格魅力和工作習慣等方面。
勤研善教:是指教師勤于鉆研,善于教書育人。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教育科研為先導,轉變教學思想,改革課堂教學,破解教與學的矛盾,探索探究式、互動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采用任務式、項目式、產教融合式等新型培養模式。
“勤研”是以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為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教研活動?!吧平獭笔侵冈诮虒W過程中善于研究課堂教學,善于改革課程結構,實現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向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能力為主轉變,全面落實“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OBE理念。
啟智育人:是指以道啟心、以心啟智,立德樹人,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啟迪學生潛在智慧;學校永遠把人的教育培養放到第一位,實施全人格教育,以人為本,以德為先;采取激發、鼓勵、喚醒等育人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規劃和指導學生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工作作風:知行合一 務實高效
工作作風是指學校的管理主體,包括各級領導班子、行政職能部門和系部管理人員等在實施管理過程中的思想作風、工作態度、學習作風、生活作風等。
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知行合一包括三層意思:一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知;二是坐言起行的實踐;三是所知與所行相統一?!爸泻弦弧币蠊枮I劍橋學院的所有員工做到“四統一”,即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
務實高效:是指高效率完成本職工作,做到實事、做到實地、做到實效。強調在工作中要不斷優化流程、刪繁就簡、提高效率,倡導簡單、坦誠、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組織文化。強調以客觀事實為科學依據,既求真務實,又勇于創新,不因循守舊、保守教條;講求公平、公開、公正。
校 徽
詮釋:
標志采用徽章的樣式,象征教育的嚴謹、端正與正直。
學院的中、英文稱謂緊緊圍繞著主體圖形:盾牌,盾牌是信念、信心、實力的化身;盾牌的上部由綬帶纏繞構成,綬帶是榮譽與成就的象征;綬帶上標識的年代則是時間磨礪的結晶。
盾牌的主體由三條會聚的線條貫穿,象征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精神;同時,它們也抽象的構成字母“Y”,與下方的古樸典雅的字母“S”、“L”,共同標示出創始人的名字,象征創始人的思想、精神與信念。
盾牌外部向外延伸的形態則比喻學院的不斷發展、開拓的信念。
藍色,象征理性、剛毅。是學院精神的抽象寓意。
校 歌